- 地址:
- 这里是您的公司地址
- 手机:
- 138-8888-8888
- 电话:
- +86-0000-96877
- 邮箱:
- 这里是您公司的邮箱地址
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从南到北,正经历着盛夏的“烧烤”模式,而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市,已经凉风习习,大有初秋的味道。由于海拔和纬度的原因,这里即便是7~9月,平均气温也不会超过25℃。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比如近几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冷凉蔬菜种植,就是利用这里在同期与全国的温湿度的差别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创新集成技术,攻克冷凉蔬菜种植难题
所谓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主要包括甘蓝、大白菜、胡萝卜、洋葱、马铃薯等。由于7~9月全国普遍高温,而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此时正好生长冷凉蔬菜,与南方的蔬菜错季上市,市场优势不言而喻。
乌兰察布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北方夏季冷凉蔬菜基地之一,尤其是2012年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这里建立了全国首个以冷凉蔬菜产业为研究方向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后,以甘蓝种植为主的冷凉蔬菜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我国的甘蓝种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抗病、抗逆品种的推广,二是虫害防治效率低、化学农药用量大,三是水肥利用率低,用工成本高。这几年来我们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示范主要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项目主持人杨丽梅介绍。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曹四夭村,这里有百亩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田,三个甘蓝品种:中甘21、中甘628、中甘192进行示范展示,而其中长势最好的还是方智远院士的“得意之作”——中甘21。4月20日播种,5月10日定植,大约三个月,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甘蓝铺在眼前,一颗颗包球紧实,而且颜色漂亮。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研究员,也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当地的科技特派员关慧明告诉我们,这片示范田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品种好,中甘系列甘蓝品种抗裂、耐贮运,已经超过了韩国品种铁头系列。其次是采用了一系列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如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以及膜下滴灌、合理密植等。“通过集成技术打出组合拳,在我们的示范田里,减少了30%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灌溉用水30%以上,减少人工20%以上,示范品种比对照品种(铁头4号)增产8~10%,每亩增值300~500元。”关慧明说。
由于“甘蓝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带动,仅乌兰察布一地甘蓝种植就超过4万亩。周边农户大面积示范区5个,每个农户示范区面积约100亩,并进一步辐射到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地区,辐射带动总面积8~10万亩。
产量高品质好,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
甘蓝,也就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圆白菜,经常是以凉拌的做法为主,这就对甘蓝的口感要求很高。在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基地,工作人员把刚摘下的“中甘21”和当地原来的主栽品种韩国的“铁头4号”分别切开让大家品尝,“铁头4号”有一种微微的辛辣口感,而“中甘21”则更加脆嫩、鲜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笑着说:“可以当水果吃了。”也许正因为这种口感上的细微差别,让我国自己选育的甘蓝品种近几年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46岁的河北承德人赵林,原先是蔬菜销售商。2003年他开始在曹四夭村承包流转地2500亩种菜。三年前他拿出100亩地试种甘蓝,当时他种的是“中甘11”,去年他又种了“中甘21”,结果非常喜人。
“产量特别高,亩产达到了每亩近9000斤,品质也特别好,去年的收购价每斤达到了1.2元,别的品种最多到0.6元。收购商大多数是从京津来,远的也有苏杭甚至广东,到了地头直接问有没有‘中甘21’,无论多少,照单全收。用膜包好了装上冷藏车就直接运走了。”
去年是甘蓝市场的“大年”,农民增产又增收,随着甘蓝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今年雨水丰沛,地里的甘蓝又是一次大丰收,但甘蓝的价格却像是坐了过山车,赵林告诉记者:“两年暴赚、一年小赚、一年持平、一年赔本赚吆喝。”这基本就是甘蓝的价格周期。据了解,今年甘蓝的地头收购价跌到了谷底,从去年的1.2元到现在的0.2元,对于这种暴跌,赵林倒显得很平静,“0.2元的价格,对‘中甘21’这种好的品种来说,刚刚够成本,今年不行明年再来,我对这种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还是很有信心的。”
加强技术支撑,让产业走的更远
发展优势产业,是近几年来各地经济发展,开展扶贫的主要思路,而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除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当地设立科技特派员的岗位,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围绕农户、农场、种植大户的需求,提供远程诊断、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试验示范。从推广新品种到科学的栽培管理,对产业的提质增效帮助很大。但是生产是一方面,而市场又是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思考,是技术引导产业还是市场引导产业,事实上,这两者都不能忽略,我们的农业科技给农民带来了丰收,而且还要帮助他们丰收后再增收。”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陆建忠说。
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崇礼区,是我国着名的滑雪胜地,由于地形地势呈现为狭长的山区,夏季凉爽而短促,也特别适合种植冷凉蔬菜。驱车沿山路走,路两旁种植的都是甘蓝,张家口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苏浴源很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是万亩甘蓝种植带,这里的气候种什么蔬菜都长不好,除了甘蓝。老百姓也是靠种甘蓝提高收入的。”
马丈子村也属于这个万亩甘蓝带中,今年甘蓝价格不好,当地科技人员组织农户延期定植,5月中旬播种,到采收的时候甘蓝的收购价已经从0.2元到了0.5元,保证了不亏损。
“考虑到蔬菜价格在市场上的波动情况,我们在育种中会发展不同品种的不同特征,让农民们有多种选择。中甘21的品质好,我们还有最新育成的中甘588和中甘590,它们的特点是采摘时间长,长达25天,这样农民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供应。”杨丽梅说。此外,由于市场比较喜欢1~2斤重左右、可以单手握住大小的甘蓝,科技人员在指导农户种植的时候,也会教他们控制水肥,不让甘蓝长得太大。
“冷凉蔬菜”是我国特有的概念,也面临着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场面前,科研要尊重市场规律,同时也要利用市场规律,才能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何烨)